輻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圍空間或物質發射并在其中傳播的能量(如聲輻射、熱輻射、電磁輻射、粒子輻射等)的統稱。例如物體受熱向周圍發射熱量叫做熱輻射;受激原子退激時發射的紫外線或X射線叫做原子輻射;不穩定的原子核衰變時發射出的粒子或y射線叫做原子核輻射,簡稱核輻射。輻射可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兩大類。非電離輻射通常又稱電磁輻射,如無線電波、紅外輻射、可見光、微波、紫外線等,波的頻率和能量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電子游離而產生帶電的離子;電離輻射通常又稱放射性,如a、B、y射線有足夠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質的原子電離,這種電離過程具有雙重性,即受照輻射量過大,會對生物體構成損傷,而有控制的輻照則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根據與場源的關系,電磁波可以分為束縛電磁波與自由電磁波兩種。束縛電磁波主要集中在場源附近,以感應場的形式存在。它的能量不僅在電能與磁能兩種形式之間轉換,也在場源和周圍空間之間轉換,但沒有功率向遠處傳播。自由電磁波的能量能夠脫離場源,以電磁波的形式向遠處傳播,其電磁場稱為輻射場。在場源附近,束縛電磁波的能量遠大于自由電磁波的能量,而在遠離場源的地方,后者的能量遠大于前者。
電磁輻射與波源的頻率有關,當產生電磁波的振蕩源的頻率提高到使其波長可與天線(輻射器)的尺寸相比擬時,輻射能量就顯著增長。輻射的強弱還與波源的形狀及分布有關。感應場的范圍與波長λ有關。呈輻射源的距離小于λ/2π的區域內,基本上以感應場為主,因此又稱為近區。而輻射場便相應的稱為遠區。
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形狀像車輻。 胡適《序》:“我以為動植物且本無感覺,皆止有其質力交推,有其輻射反應,如是而已。” 徐遲 《在高爐上》:“在他兩眼的周圍輻射出來的幾條皺紋更是深刻,這是以前在舊社會中的痛苦生活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 王汶石 《通紅的煤》:“它又是陜北的交通樞紐,許多條新修的公路,有沙石路面,也有黑色路面,以它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
熱的傳播方式的一種,從熱源沿直線向四周發射出去。光線、無線電波等電磁波的傳播也叫輻射。
輻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傳送。輻射之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
輻射以電磁波和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放散。無線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波(3×10^8米/秒)相同。
可見光也屬于輻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分類為電離輻射或非電離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具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將原子或分子電離化,非電離輻射則否。輻射活性物質是指可放射出電離輻射之物質。電離輻射主要有三種:α、β及γ輻射(或稱射線)。
電離輻射
擁有足夠高能量的輻射,可以把原子電離。一般而言,電離是指電子被電離輻射從電子殼層中擊出,使原子帶正電。由于細胞由原子組成,電離作用可以引致癌癥。一個細胞大約由數萬億個原子組成。電離輻射引致癌癥的幾率取決于輻射劑量率及接受輻射生物之感應性。α、β、γ輻射及中子輻射均可以加速足夠高能量電離原子。
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之能量較電離輻射弱。非電離輻射不會電離物質,而會改變分子或原子之旋轉,振動或價層電子軌態。非電離輻射對生物活組織的影響被研究的時間并不長。不同的非電離輻射可產生不同之生物學作用。